【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5月19日,“很很很桂林的地方——2023重点网络媒体桂林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桂林市临桂区进行参观采访。
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的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是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会仙湿地是漓江大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漓江之肾”,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犹如一幅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采访团成员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和相机记录这美丽的风景。
随后媒体记者参加了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建设座谈会。据了解,贯穿桂林新区的相思江,通过北面的桃花江和南面的古桂柳运河与漓江相连,是漓江的重要支流。相思江流域综合治理是保护桂林山水,保护漓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思江流域地处桂北暴雨中心,为解决相思江流域防洪排涝问题,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构建“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畅通、环境优美”的江河湖库连通体系。
据介绍,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于2022年8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以水利工程为主线,覆盖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共27个子项目,总投资81.7亿。其中,水利及防洪排涝工程类子项24个,依托水利工程打造文旅类子项3个。目前,27个子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当中。
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桂林新区、临桂老区的排洪泄洪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相思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助力“漓江大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该工程以治水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新名片,建设世界级古运河户外营地集中示范区、会仙国家喀斯特地貌湿地文化展示区,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预计每年可新增游客200万人次,促进旅游消费10亿元,带动周边近350个村屯村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局面。
闪电新闻记者 徐红梅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