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广东,生机盎然。在英德市石牯塘镇三联村,青绿的桑苗随风拂动,一眼望去,桑田像一片碧海。种桑养蚕是这里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的村民称:“我们历来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英德雨水充沛、地势低洼,桑树不怕水泡,另外养蚕周期短,20多天开始吐丝,一枚蚕茧就可以抽出1000多米的丝。”
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延伸桑蚕产业链条、促进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近日,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会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以及相关单位专家组成调研组,赴广东就桑蚕综合利用、蚕丝蛋白开发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蚕丝蛋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
(资料图片)
广东桑蚕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年积温高、无霜期长,桑树生长速度快、时间长,是我国传统桑蚕优势产区之一。2021年,全省桑园面积48.8万亩,其中英德市是桑园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戴富坚介绍,英德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市桑园面积曾经最多达到16万亩,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现有蚕桑面积6万亩。
桑芽菜又名桑叶菜,是取桑树顶端的嫩芽做成的菜式,具有清凉去火的功效。广东有食用桑芽菜的习惯,过去生产规模小,产品类型少,生产效益低。近年来,地方政府把桑芽菜纳入“菜篮子”工程,加大对桑芽菜规模化开发和生产的扶持力度,带动农户就业,提升产业效益。
戴富坚说,英德市现有桑芽菜加工企业、合作社20多家,从事种桑养蚕、加工桑芽菜的人员达4万多人,年加工桑芽菜2万多吨。回乡创业的三联村上马坡组村民李雪艳介绍,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带动农户在传统种桑养蚕基础上发展桑芽菜产业,年加工桑芽菜500吨、产值约600万元,每亩桑田比单纯养蚕增加收益1500-2000元。
调研组在实地考察后,邀请有关专家围绕桑蚕产业科技创新和蚕丝蛋白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讨交流。中科国思公司董事长邵辉介绍,目前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开发出多种新产品:一是食用蛋白产品。蚕丝蛋白易被人体吸收,具有降脂、降压、预防中风、提高肠功能等功效,中科国思公司开发的丝胶蛋白饮品“蚕窝”已通过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的“丝胶蛋白饮品”食品安全企业执行标准许可,开始小批量试产。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原所长张国政表示,蚕丝蛋白食品开发是蚕茧利用从纺织到食品的革命性跨越,为桑蚕产业发展开辟出新的赛道。二是蚕丝素短纤维产品。相较于长纤,短纤可适用于更多服饰加工,开辟了蚕丝在高端内衣裤、保暖绒衣、时装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市场,具有其他纤维不可替代的优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何国威说,这样的创新产品能提升桑蚕产业的价值链,助力桑蚕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蚕丝蛋白液产品。广州白云美湾研究院蔡丙国董事长介绍,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亲肤性,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能够增强细胞活性,抗氧化、延缓皮肤衰老,是可以替代硅油的重要原料,有利于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英德市的经验,是近些年来我国桑蚕产业发展的缩影。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年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成员大会上,相关专家表示,我国是桑树原产地和丝绸文化发祥地,也是全球最大的蚕桑丝绸生产国、出口国。近年来,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在产业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面积产量保持稳定、区域布局持续优化、科技成果应用加快、综合利用效益提升。各主产区积极拓展蚕桑药食用途、饲料用途、新材料用途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新业态,将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蚕桑文化同现代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相结合,显著提升了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
中国桑蚕产业如何解决难点痛点?
在英德市,调研组认真听取地方政府负责人、农业农村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以及农户对桑蚕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桑蚕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废弃物处理有隐患,三是科研创新投入不足。
为集中优势力量打通制约桑蚕丝绸现代化发展的难点、堵点,促进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积聚发展新动能,促进消费,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推进桑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桑蚕产业资源潜力,拓展桑树生态功能,在戈壁、盐碱地植桑造地;拓展桑叶蛋白饲料功能,发展饲料桑产业,减量替代进口豆粕;拓展蚕茧食用和医美功能,开发蚕丝蛋白等新功能食品和医疗、美容产品;拓展蚕丝材料功能,加快研发新型蚕丝材料,探索建立全新的桑蚕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建设桑蚕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我国在国际茧丝绸行业的话语权,建立凝聚桑蚕产业各方面力量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科技创新2030等重大专项投入,汇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打通制约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支撑传统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促进桑蚕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政策机遇,积极拓展农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桑蚕产业应用场景,深入挖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功能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桑蚕实体经济将种植、养殖、深加工、采摘、旅游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建基地、搞加工,开发桑茶、桑饮料、桑葚酒、食用菌、桑饲料等新品,推进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多次增值。
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根据广东桑蚕产区特点,推广饲喂桑叶、桑芽菜兼用桑树品种和高产高抗蚕品种,推广小蚕工厂化饲育、自动上蔟等绿色省力技术,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桑蚕生产基地,提高桑蚕生产水平。同时,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订单生产、入股分红、联管联营等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桑蚕生产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
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原农业部纪检组组长,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主席朱保成在调研中表示,未来中国品牌建设丝绸桑蚕品牌集群将继续拓展调研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服务和工作指导,不断推动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崭新篇章。
来源:农民日报